今年前8月,云南省农产品出口120.5亿元、增长19.7%,进口198.2亿元、增长6.5%,进出口值在全国的占比和排名实现双提升。为助力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云南省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职责,聚焦农产品行业需求,以优质的纳税服务、高效的政策落实,及时解决企业涉税问题,不断的提高企业获得感。
近年来,“云菌”已成为展示云南省绿色生态的一张响亮名片。云南省税务部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和便利化办税缴费举措,助力菌类企业打造高原特色品牌。走进某农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宽敞的车间,一个个装着菌种的菌瓶经过各种工序后被送进菇房中,作为一家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和生产的农业科学技术公司,长期致力于云南省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黑牛肝菌从“野生限量”转变为“工厂量产”。
“我们公司培育的黑牛肝菌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远销美国、荷兰等国家。现在,我们拥有工厂化的黑牛肝菌菌种、工厂化栽培技术、环境工艺、保鲜运输四大核心技术,公司持有专利权44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石建同说,“我们企业具有专业的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一直以来投入较多,得益于税务部门的涉税辅导,近两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21万余元,这笔资金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小小的牛肝菌带来大大的收益,离不开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的扶持。“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宣传解读税费支持政策,确保各项税惠政策直达快享,2024年以来我们享受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以及免征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款1074万余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石建同说。
茶叶是云南特色农产品的标签。近年来,普洱茶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某集团多年来深耕西双版纳,其核心企业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和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企业,生产规模、销售额及品牌综合影响力稳居前列。
为更好推进西双版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税务部门精准聚焦茶经济,选优配强业务骨干团队,为茶企提供个性化“一企一策”服务,“面对面”宣传解读税收优惠政策,“点对点”回应纳税人涉税疑问和诉求,确保税费红利“落袋”。
“近年来,我们享受到的政策红利为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革新工艺装备、升级制茶技艺以及探索高质量管理模式等关键领域。”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苏晓刚说道。该公司2024年以来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款2120万余元,为公司能够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税费红利。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糯玉米生产基地,在鲜食玉米市场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当地税务部门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税费服务举措,着力解决涉农企业税费难题,护航“小糯玉米”成长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小糯玉米特色产业的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订单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乘着上海松江区和西双版纳对口帮扶合作协议的东风,该公司和上海的几家有名的公司搭上了线,借助上海企业平台做销售,进一步打响小糯玉米知名度。
“自公司成立以来,从日常涉税问题解答到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税务部门一直与我们保持密切联系,送来的各项业务操作和政策指引都很实用。”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廖梦梦说,“2023年以来,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54万余元,为我们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税收支持,我们有信心发展得慢慢的变好!”(陈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AI、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涨的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亮眼“成绩单”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慢慢的变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规模。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AI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